落后
落后是什么?
你也许并不了解“落后”。
李笑来老师今天在《通往财富自由之路》上抛出此话题。我的第一反应是:
- 这个话题超出了我昨天的猜想;
- 落后就要挨打!
从第二点来看,我受到的教导是不能落后,“落后就要挨打”;最初这个短语用在历史课上, 清朝末期被各国凌欺的那段。可见:
- 落后是有比较的;这里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。
- 落后是要受罚的;这里是清政府被西方列强凌欺。
那么,对我个人而言,“落后”到底是什么?追问之下,我想到的情景是:
- 高中入学分班后,我的考试成绩是班级第四名;
- 高一高二学年结束后,我的综合成绩依然是第四名;但前三名的同学,已经换了两位;
- 高考成绩出来后,班级内我依然是第四名;这时的前三名,又换了一两位。
我处在了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”的中庸位置,倒也心安理得;毕竟从未想过要争第一,因为 知道那是妄想。但,落后到底是啥?
工作后有个重要发现就是每周汇报前一天,总是或多或少有些忐忑,唯恐自己计划的工作 没有完成,或者做得不尽如人意。可见:
- 落后是有比较的;这里是自己的工作状况与工作计划之间。
- 落后是要受罚的;这里是自己的内心焦虑甚至是考核差评。
简而言之,落后于我而言,就是没能满足人们期望的状态。
采用这个标准的理由,我想主要是基于自己对落后的理解和感受;在这个标准下,我常常是 落后的;虽往往急于一时,倒也能应对;所以想要更进一步,倒也没有多大动力。
感觉通常不靠谱
以上凭感觉定义了我的落后观;然而感觉永远是有偏差的。
- 接近 90% 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准以上 … …
- 教育体制内 60 分及格线说明,40% 以后的都是落后。
- “二八定律”告诉我们,20% 之后都是落后。
- 移动互联、大数据时代的今天,1% 之后全是落后。
- 可预见的将来,或许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。
怎么整?建立信念:
早晚有一天,我要做到不落后,成为前百分之二十,甚至前百分之一。
- 首先,我相信我在 Web Testing 领域的专业能力应处于身边群体中的前 20%;这得益于 自 2012 年下半年以来我在 W3C Web Platform Tests 项目中持续不断地跟进和学习。 是的,虽然每周投入时间不多,但因为持续时间长(迄今为止近七年一辈子了),所以 收获还是挺大的。
- 我确实想过要利用 Web Testing 领域的专业能力去赚钱,也到了一个认可该领域的团队; 我想我应该把自动化测试工具方面的技能快速补充上来,进而打磨测试服务产品。同时, 应该注意吸收业界新思想。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静下心来耐心打磨,做到“手熟耳”。
- 经过这几周的训练,从财富自由的概念,到三铁律,到注意力、付费和枷锁,到活在未来 成为贵人,我觉得自己变化很大。最重要的变化是注意力更集中了,能够静下来做事情, 虽然还没有达到很快速。这些变化,其实在高中时期就应该可以训练出来的。那时候除了 学习和运动,几乎没时间想别的东西,虽然看起来很辛苦,但进步也是很明显的。可惜的 是,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,以为生活就那样过来的;直到本科碌碌无为、 研究生浑浑噩噩,甚至工作前几年还自我感觉良好,可实际上直到今日,都没有认真阅读 过大项目的代码。这些变化其实成本很低,我只需要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注意力消耗,甚至 不需要进行颠覆性的思考,前提是我相信李老师的话,我一定能把我廉价的甚至是免费的 注意力整合起来,然后高价卖掉,卖出很多份。
- 我最近确实有一些焦虑,总觉得Java和Python一起搞,有些棘手。深究起来,我在它俩 上面,花费的时间,其实是很少的。
- 这几年以来,我以为自己工作很突出,可实际上还是比较瘸腿;在测试用例上花费太多, 在自动化、测试框架方面,几乎没投入什么精力,造成偏废。我在收入上,也曾自我感觉 不错;然而直到最近置换房屋,才发现我在资金和行业知识方面储备得远远不够。我想, 是时候从移动互联网和房地产企业的财报开始,训练自己。
切忌比下有余
前两天认真写了我的落后观及读后感,而今看到这个问答,还是发现自己踩了坑,那就是 比较的圈子或者说是平台。拿自己非常狭窄的研究领域和生活小圈子比较,往往觉得自己 做得挺好的;然而扩大一些范围,竟然发现自己多事井底之蛙。
这是我早上在地铁上写的留言;主要是看到老师回答“比较自己的排名,要多大圈子才合适” 这一问题,还是挺有感触的。范围的选择是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;既不该盲目骄傲,也 不必妄自菲薄,呵呵。
然而,常常犯的错误就是“比下有余”。这个比较结果,令人满足令人陶醉,以为自己过得 还行,殊不知阻碍了深入思考,进而会放慢脚步,直至被抛弃。实际上,那些看似自己领先 的地方,正是需要踏实长进的地方,要让它真真切切地实现进入前 20%,才算是有余。
“比下有余”还可能导致“对自己要求太低”,比如很多人都会一些英语,能看一些小短文,拽 几句英文口语,发一两句英文朋友圈,但很少有人把一本英文原著看下来,更少见有人能与 外国友人谈论哲学与文化。这个大坑需要避开。
最近在想的是,每周跟随老师,写一篇问答思考和读后感;然后就有些飘飘然了。殊不知, 已经跳入了这个大坑。更需深入思考的是,这些文章,能否与老师的系列文章形成互补或者 有意的补充;进而夯实基础概念,实践财富自由之道。
持续不断地做一件事
- 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一般在 25%~30% 左右。
- 付费的得到栏目打开率在 40%~50% 左右。
- 一个有 60000+ 订阅量的得到栏目,每天的留言量在 3000 左右。
- 每天都看文章,可超过一半的人;每天都留言,就可超过 95% 的读者。
每天阅读老师的栏目,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以及对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,留言存证。 同时,将每周的留言及更多的思考,形成一篇文章。我相信经此训练,定会有收获。
工作中,也是一样,先将手头的活儿做好,做得无可挑剔;然后再谈别的。
学以致用
老师在谈到“阅读量”这个东东时,提出要把阅读的关注点放在“学以致用”上;并叮嘱回头 看看这些年读了这么多书,有多少用在了改变自己的生活上。
痛得很,这些年,我一直嚷嚷着读书,也确实买了不少,订阅了几本杂志,可并没有想过 要将他们应用在改变自己的生活上;内心里总有个小声音,读书是纯粹的,谈钱很可耻。 到头来,经常被老婆批评,读了那么多书,都是无用的。她特意指的是两方面,一方面是 与人相处与人交流与人打交道的,另一方面是H.264。我想,是时候改变读书的关注点了, 要丢掉这两点批评。